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共享墊堂

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訂閱CHAT六廠電子通訊

黎帶金

黎女士自少學習嘆歌,並於2003年起開始教授身邊的朋友及鄰居。2015年,黎女士與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合作,在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支持下,舉辦「嘆歌傳承計劃」,培訓了數十個嘆歌歌者。及後,她與學員組成工作坊,繼續恆常練習。

黎女士與她的學員曾參與多個公開示範活動,包括「亞裔藝采2016」(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2016年)、「香港風物誌—漁歌餘韻」(香港電台主辦,2018年)及「南音遊記行到邊‧唱到邊@鴨靈號」(一才鑼鼓主辦,2019年)。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華南研究中心設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旨在推動海內外華南研究工作者和機構間之學術交流與合作。透過組織田野考察,舉辦學術會議,徵集、收藏及編輯各類官私檔案文獻,讓香港科技大學成為華南研究學者交流學問及分享研究心得的地方,中心旨在協助研究者加深對中國社會的歷史、文化及社會經濟變遷之瞭解。

在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育計劃中,華南研究中心與黎帶金女士合作推行「嘆歌傳承計劃」,此計劃培訓了數十位嘆歌歌者,建立了「嘆歌工作坊」,以及出版記錄了63首嘆歌的書籍《水上嘆歌》(2017)。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非遺種子計劃

近年,香港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的認知日深,「非遺種子計劃」將保育非遺的工作整體化,一方面讓多個非遺項目傳承人一起走進社區,一方面幫助他們理解非遺與其傳統在地區之間的關係。在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的支持下,我們從下列非遺項目開始展開保育工作:「地方傳統音樂(醮師和八音系統)」、「正一科儀傳統」、「紮作技藝」、「嘆歌」、「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宗族儀式」及「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Justice Centre Hong Kong

Justice Centre Hong Kong 是一所透過法律和心理支援、研究、倡議及政策工作推動人權的非牟利組織,致力令香港成爲一個公正和公平的社會。

Justice Centre Hong Kong 的前身為成立於2007年的 Hong Kong Refugee Advice Centre(HKRAC)。HKRAC 幫助了超過 2000 名難民男女及兒童踏上新的路途。

憑著該組織在難民議題上的專業知識,他們意識到有急切需要打擊香港的強迫勞動和人口販運問題,故於2014年從新命名為Justice Centre Hong Kong。Justice Centre 每年為約300名人士提供直接服務,並旨在透過研究、政策及倡議工作使更多人受惠。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草根未來

草根未來是一所非營利組織,紮根於香港,並旨在建設難民在這座城市的容身空間和發展以難民為主導的措施。透過保健計劃、教育、社區外展和投資未來(孩子的教育),該組織建設以本地難民為主導的容身空間及草根階層組織,與他們一同創建不同的活動和項目。草根未來希望提供獲取資源的途徑及平台予未知自己天賦的人開發他們的技能,及創造一個包容的環境,致力改革我們的社會。

今年,草根未來在這座城市舉辦了為難民群體而設的首個詩歌比賽,並提供現金獎及於《Cha: An Asian Literary Journal》出版機會予前3名獲獎者、以及於創作平台Spill Stories製作詩集的機會予比賽的冠軍。社會各界別共投稿22首詩,當中包括被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拘留的人士。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Afritude Kaze

在喀麥隆出生,現居於香港。他於早年時期已是一名音樂藝術家,並一直鍾愛祖傳及傳統音樂。音樂是一種可以連繫所有人的世界語言,不分界限和膚色。從人類歷史至今,人們偶爾會以音樂的方式請求祖宗的指導。音樂有意或無心地佔據Kaze的人生,而擁有這紮實的音樂基礎亦令他可以走得更遠。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好藝藝術基金會

好藝藝術基金會是一間注重社區影響力的社會企業,一直服務於香港社區內9歲至22歲的學生,通過藝術文化平台為他們提供高質素創新教育。好藝藝術基金會堅信文化藝術的軟實力促進社會融合。通過藝術教育計劃,致力於培養並提升學生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培養他們對他人的包容性以及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基金會通過為社區青少年提供平等和體驗式的藝術學習和社區服務機會,從而促使他們有正面積極改變並拓寬他們的視野和看待香港和世界的角度,以及提升自我思考能力。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Amanda Sun

作為社區多元包容的積極倡導者和由衷的藝術愛好者,Amanda Sun於2020年初 創立了好藝藝術基金會。Amanda堅信藝術作為促進多元化和包容性社會的重要基石,希望以藝術和文化的軟力量緩解香港社會兩極分化和文化分割的現狀。她堅信藝術是無邊界的,並打破固有思維,通過為學生提供高質量和量身定制的藝術之旅和藝術工作坊,為不同背景的學生提供平等的藝術教育機會,她希望為香港的青年學生曠闊視野,令到青年自身和香港社會都有積極的改變。

圖片由好藝藝術基金會提供

Katrina Leigh Mendoza Raimann

Katrina Leigh Mendoza Raimann 1997年生於菲律賓馬尼拉,是一位現居香港的跨媒體藝術家。她於2019年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修讀藝術學士學位。她的創作涉及紡織、裝置及表演,致力述説有關親密行為、關係及身體的故事。

身體、親密行為、愛情、張力、焦慮與權力-她的藝術創作集中討論物料與行動,性別與勞動的歷史。藝術家對身體與紡織之間的關係尤感興趣。對藝術家而言,製作的過程;身體的動態,在她的作品中是與紡織共存的。藝術家的實體與情感的記憶都嵌入於紡織內。當手無意識並非理性地代替思維發聲時,一件更誠實而抽象的作品便誕生。作品亦成為了藝術家與物料之間既脆弱但真誠的對話,並支持著對方。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Lester Lam

馬來西亞出身的香港獨立唱作歌手Lester Lam於2020年推出首張EP《Unwithered Blue》將自己幾年來獨自在外地生活所經歷的情感寫入5首撫慰心靈的歌中。EP中包括「Out of This World」、「Realize」與「The Edge of Blue」三首單曲,並以主打「Battles」與收錄曲「Hiding Place」講述了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定感受到的憂鬱與不安,希望可以從歌聲中獲得共鳴與安慰。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Daniel Toh

香港出身的唱作人 Daniel Toh,同時亦是結他手,鼓手及編曲人。音樂風格為 R&B/Soul 及流行音樂。於2019年開始編曲及伴奏,並擔任搖滾樂隊VIRT的鼓手。2021年推出首支個人單曲「With You」,一手包辦曲詞編監。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Shumking Mansion

愛、戰爭、妄想症、逃脫、失控機械人、暴洪。在Shumking Mansion的世界裡,所有都可以用舞蹈對抗直至快將崩壞。他們的現場表演是個高速的混亂領域,如從熔爐爆炸出來般絢爛奪目的聲音直貫腦後。來自地球四角卻代表香港的Zaid、Kent、Shum 與 Jem正兼任一個把握當下的任務,並以像一發手動鐳射槍瞄準一個無悔的未來。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Flash樂團

Flash樂團是由管弦及敲擊樂為主組成的小型樂團。團員透過別具特色的樂曲與觀眾分享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以音樂溝通,見證成長。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H.U.G. 快樂小結他

H.U.G.是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及金鐘扶輪社合辦的「無毒青年『友』出路」計劃下的小結他表演隊伍,由一眾愛樂的戒毒復康青年及義務師友組合而成。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鄧卓敏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2017年獲獎學金赴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接受短期音樂劇訓練。近年熱衷於非主流藝術活動,如鹽田梓藝術節 之《細說鹽田梓環境劇場》(2019),及互動線上演出《開間房 Open A Room—Gaze 凝視》(2020)等。

2017年策劃實驗劇場《休止禮》,2020年再獲資助,於20215月重演,探究喪禮禮儀及思考死亡意義。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The Harmonics Choir Hong Kong

The Harmonics Choir Hong Kong擁抱多元,歡迎任何對音樂有熱誠的人,不論種族、國籍、身體是否有殘障、年齡、性別、性傾向、宗教或信仰系統。他們希望營造家庭般的支持,照顧及尊重每個人有權表達其獨特性及觀點。The Harmonics Choir重視每位成員的付出,成長,創意及發展,與團隊及世界一同進步。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

來自土瓜灣的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是一間中度智障的特殊學校,學校「國術隊」隊員年齡介乎716歲,參與包括舞龍、醒獅鼓樂、功夫等國術訓練至少一年,從而達至強健體魄,修身養性。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手舞觸動

手舞觸動集合一班喜愛跳舞的輪椅人士,用音樂及舞蹈將歡樂送給每一位。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Maggie and Sasha 手碟隊

Maggie and Sasha 是手碟二人組。他們結伴到訪世界各地,在不同人的家中、咖啡館、餐館、酒吧及街頭表演。他們熱愛世界和民族音樂,喜歡演奏各種敲擊樂器。

圖片由合作單位提供

返回上一頁

X

特別安排

CHAT六廠及六廠小店將於下午12時30分重新開放,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