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紗廠實習員投考手冊(二)

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訂閱CHAT六廠電子通訊

紗廠實習員投考手冊(二)

25.02.2022

張瑞如

 

CHAT六廠以跨越年代、行業和學科的聲音,將一個個紡織故事娓娓道來。我們邀請了不同的持份者,以CHAT六廠記憶銀行中前工廠工人的故事激發想像,並作出回應。在這篇文章中,CHAT六廠2021年的實習生張瑞如會為我們細說紗廠員工陳景強的故事。

 

沿青山公路,位於海外紗廠附近的南豐紡織一廠的員工飯堂

實習員的日與夜

海外紗廠為實習員提供6人一伙的宿舍單位以及一名茶水女工照顧眾人起居,陳先生就這樣與另外五名學員開始了共居生活。實習員的日常講求規律,平日分別於早、午、晚三個時段進行不同的授課和訓練,而一日三餐則由員工飯堂供給。每天早上,學員先會到工場實習,從旁觀察紗廠和機器的實際運作情況。到了下午和晚上,學員則會跟隨不同老師學習紗廠各部門的理論知識。從紡紗部的運轉(即生產)、保全(即維修),到機械繪圖、織造,甚至會計和人事等都是實習員的學習範疇,務求加深他們對紗廠裏每個工序的了解。

「櫻桃」併條機組件圖錄

一星期中,學員們有5天半都要留在工廠,除了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後的自由時間外,能夠暫離工廠的時刻,就只有每日黃昏時份上體育課時到沙地打籃球和網球。在密集的課程下,周末則成為他們外出放鬆的時間。每逢周末下午,紗廠都會安排廠車接送各人回家,翌日下午再把他們接回工廠。假若有人錯過班次,便需自行在晚上十時半門禁前回廠。這樣的日子聽起來壓力不小,到底是甚麼讓眾人咬緊牙根捱過受訓的兩年?陳先生不諱言:「好處就是賺得多錢。」

香港地絕世荀工

受訓一年半後,還未畢業及分科的陳先生和同班的實習員已被派到工場管班。至畢業後,他的人工由起初受訓時的200元升至1,650元,比當時的工人工資高超過兩倍。工資當中包括飯貼、房貼,除了有13個月糧之外,每年還有4至6個月花紅,認真和味。當年要在荃灣購置一層房子也不過二萬元,以畢業生的人工來說,工作年多便能上樓,難怪他們6人都全力以赴,最終順利畢業。

1970-80年代員工工摺及資證

正式成為領班的陳先生被安排到運轉部工作,負責管理新工場,從清花到空氣紡,顧及整條生產線。全盛時期的紗廠廿四小時無休,領班和科長分三班工作,早班為長早班,中班和夜班則會間中對調。

回憶的香港

據陳先生所憶及,海外紗廠的實習計劃只辦了三屆。回想起當實習員的時光,恩師的啟蒙與教導教他念念不忘。「運轉是蔣元龍先生,保存是劉金星先生,實驗室是余玉龍先生,織造是會德豐的林元良先生。」陳先生亦感激紗廠夥伴的同行和支援,讓他在工作中迎難而上。

離開海外紗廠後,陳先生先到過屏山的英昌紡織廠工作,後又回到荃灣德士古道的德仁紗廠。轉輾間,在紡織業度過了十個寒暑。至80年代,紡織業逐漸將生產線外遷北移,陳先生亦因此轉至塑膠業發展。

數十年過去,陳先生早已離開紡織業,但卻因此與荃灣種下了連繫,婚後仍居於荃威花園。在紗廠實習和工作的經歷,賺到的除了是人工和福利,更是與時代、社區和同儕的感情與回憶。製造業的黃金時代遠去,紗廠亦完成了歷史任務,正式從香港經濟發展中退下來。儘管美好事物無法留住,但願我們能記得,成就了香港傳奇的每一位無名英雄。

按此查閱第一部分

我們很希望能聽到你的故事!若你或你認識的人曾涉獵紡織業,並願意分享在紡織業工作的回憶,請發送以「CHAT六廠記憶銀行」為題的電郵至enquiry@mill6chat.org,或致電 +852 3108 2399與我們連繫。

 

分享

shortlink

X

特別安排

CHAT六廠及六廠小店將於下午12時30分重新開放,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