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買手的個人修養(二)
30.09.2021
CHAT六廠以跨越年代、行業和學科的聲音,將一個個紡織故事娓娓道來。我們邀請了不同的持份者,以CHAT六廠記憶銀行中前工廠工人的故事激發想像,並作出回應。在這篇文章中,CHAT六廠2021年的實習生曾西西會為我們細說前棉花買家陳焯然先生的故事。
尋找棉花的故事
舊時通訊沒有現今發達,買手如何知道世界各地的棉花資訊?依靠的是一本名為《Cotton Outlook》的刊物,每日更新,為讀者顯示各地最新價格。若價格突然波動,買手就會留意當地是否豐收,可否用較低價入貨。買手通常會參考路透社的報告,先打長途電話聯絡賣家,再在限時內用電報溝通。因為按時間收費,雙方會用短句,同時要記錄下來。
位於圓墩圍的南豐紡織二廠
買手偶爾會找中介相談,中介十分重要,譬如昔日香港無法直達墨西哥,可以靠日本中介幫助香港人前往墨西哥,與賣方接洽。也有賣方主動出擊,在80年代,巴基斯坦CEC(官方棉花出口機構)曾來香港開公司,自己找生意做。
於「紗廠絮語」展出的棉紗
談到最深刻的經歷,Alan憶述有次遠赴坦桑尼亞和蘇丹尋找棉花賣家,途經瑞士,氣溫為零下10度,之後轉到蘇丹,溫差非常大,晚上抵達機場竟然有36度。蘇丹日間更有40度高溫,所以全國下午1時至5時會休息。但為了傾生意,他穿得西裝骨骨,壯志滿滿的走出機場,換來滿身大汗。走到一半,他發現寸步難行,原來是柏油路因太熱溶掉,把鞋子黏着了!
Alan耐力驚人,樣樣在行,面對一般人未必想像到的經歷,都一一克服。買手的最大挑戰和憂慮是貨不對辦,明明遠走他方,檢查了當地的棉花,還是難保對方最終運來是否真的棉花。他知道有紗廠試過收到石頭,與供應商打官司長達20年,至今仍未了結。因此,他們為了保障自己,通常會找國營公司,或有信譽的代理出合約。
於「紗廠絮語」展出的棉紗卷筒
時代的見證人
棉花買手的故事,隨著2008年南豐紡織關閉而落幕。聽著Alan如數家珍地介紹不同國家的棉花標準,我們得以了解買手的職業生涯,窺視行業鮮為人知的一面。他坦言工作辛苦,但南豐全球化的視野,使他有機會遊歷四方。在那個年代,買手可踏足世界各地工作,接觸不同事物,令人羨慕,同時領略到一切得來不易。
Alan見證了一個帝國的輝煌與末落,香港紡織業曾經那麼興盛,意想不到如此宏大的產業最終成了夕陽行業,今天已退出大眾視野。Alan敬業樂業,為了做好工作而學習不同語言,將大半生貢獻給南豐,香港紡織品牌的口碑,有賴他和同仁為棉花把關出一分力。
時移勢易,儘管Alan還想做棉花買手,但香港已經沒有需求了。現在他仍為南豐服務,從事樓宇按揭。偶爾回望過去,一切盡在不言中。
按此查閱第一部分。
————————————
我們很希望能聽到你的故事!若你或你認識的人曾涉獵紡織業,並願意分享在紡織業工作的回憶,請發送以「CHAT六廠記憶銀行」為題的電郵至enquiry@mill6chat.org,或致電 +852 3108 2399與我們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