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Asar!讓我們一起建造 – 中亞文化節

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訂閱CHAT六廠電子通訊

安凡・穆斯列波夫

安凡・穆斯列波夫是一名策展人、藝術家、主編及藝術出版人,現工作和生活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他畢業於莫斯科羅德琴科攝影與多媒體學院,現正修讀維也納藝術學院的碩士學位。

穆斯列波夫的創作廣涉不同領域,以新媒體建立去殖民化的未來敍事。作為一個策展人,他專注於不同教育項目,關注哈薩克當代藝術的發展,以及如何為區域內的博物館策展實踐注入新意念。而作為一個藝術家,他以裝置、數碼藝術、表演和錄像文章探討本土認同和未來主義。

目前穆斯列波夫於謝里尼當代文化中心擔任策展人、線上刊物《Horizon》主編,及教育項目的推動者。他是2022年「KORKUT Biennale of Sound Art and New Music」的策展人,亦是iada.org和其他中亞藝術平台的撰稿人

圖片提供:安凡・穆斯列波夫

王慰慰

王慰慰現為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的策展人。她於2010至2017年間任職上海當代藝術館策展人。2017年,王慰慰參與台灣關渡美術館的駐館策展人計劃,同年參與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國際研究員項目。2018年獲選為第十二屆上海雙年展聯席策展人,同年取得亞洲文化協會個人研究計劃獎助金,於2017年展開關於東亞當代藝術的一系列調研。

梅德・阿赫梅多夫

梅德・阿赫梅多夫是一名藝術家、建築師、策展人和中亞藝術團體MUSEUM的成員,跨足手繪、影像拼貼、戶外公共藝術不同領域。阿赫梅多夫曾策劃及組織多個工作坊和公共藝術活動,他的大部份作品以參與式工作坊為基礎。2020年疫情期間,他在Facebook創立了線上自營平台「art bazaar」。

圖片提供:梅德・阿赫梅多夫

陳敬元

陳敬元是一位香港的文藝組織者和藝術家,現任以目的導向的酒店品牌——香港逸東酒店的文化總監,為藝術家、創革者和邊緣群體建立社區,並創建文化和創意項目來支持香港人及服務旅客。他是藝術計劃真善美村的聯合創始人,計劃旨在創造和策劃將人類與靈性和親密關係聯繫起來的藝術,並在酷兒亞文化、戀物和後人類主義的層面上探索。真善美村的作品曾在大館的大型LGBTQ+藝術展覽「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III」展出。

圖片提供:陳敬元

張瀞尹

張瀞尹是一名於香港和台灣工作的策展人,也是香港藝文單位「藝類」的共同創辦人。​​她的興趣在於文化影響、經驗和社群之間的交集​​,目前以集體和獨立的方式進行研究​​,探討地緣文化背景下的當代藝術和跨領域的合作交流。

圖片提供:張瀞尹

烏蘭・扎帕洛夫

烏蘭‧扎帕洛夫是一名來自比什凱克​​的建築師、獨立策展人和藝術家,1983年畢業於伏龍芝理工學院建築學系,現於建築工作室「MUSEUM」擔任總裁​​。作為藝術家,他參與了為數不少的國際性當代藝術展覽,創作橫跨表演、錄像、圖像等多種媒材,自2003年起,他負責策劃一年一度的比什凱克藝術展「Bishkek April Fools’ competitions」,2009年開始策劃伊塞克湖南岸的年度工作坊「Lazy Art」。扎帕洛夫是中亞年鑑《KURAK》和文藝年鑑《Urbi et Orbi》的前編輯。

圖片提供:烏蘭‧扎帕洛夫

艾格麗・卡帕爾

艾格麗・卡帕爾是一名哈薩克獨立策展人、跨學科研究員及去殖民化運動人士,在2015年創立了Artcom Platform——聚焦中亞當代社區藝術及公眾參與的平台。以草根力量驅動的項目為其策展實踐核心,她與平台的團隊一起策劃了有關協作式知識生產、公共藝術、科學教育和藝術介入的項目以及研究型展覽。2017年,她成立了Art Collider學院,結合藝術與科學,以關懷和凝聚民眾的實踐連結社群。

最近,為了推進哈薩克的湖泊生態健康,卡帕爾正策劃長期項目《SOS Taldykol》和《Balqashqa Qamqor》。2020年,她集結了中亞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和研究員,發起特別為中亞當代藝術和文化而設的混合實境計劃《Steppe Space》。

卡帕爾早前的重要作品包括《Re-membering: Dialogues of memories》(2019)——為紀念20世紀哈薩克政治鎮壓的跨世代國際性項目,以及都市研究藝術計劃《Time & Astana: After Future 》(2017-18)。

亞歷斯坦貝克・沙巴耶夫

亞歷斯坦貝克・沙巴耶夫是一名將創作與教學結合的哈薩克跨領域藝術家。他在1984年畢業於阿拉木圖State Theater and Art Institute之後,於奇姆肯特的Art College after Kasteev任教至1989年,其後於哈薩克斯坦國立藝術學院的室內與傢俱設計學系任教。

沙巴耶夫是藝術團體「紅色拖拉機」的核心成員,自小組成立後頻繁參與哈薩克斯坦內外多個當代藝術展覽和藝術節,創作媒材涵蓋表演、裝置、攝影和錄像。

他亦是哈薩克藝術家工會的成員,以及1979年哈薩克斯坦國家藝術學院的通訊院士。

圖片提供:亞歷斯坦貝克・沙巴耶夫

阿謝爾‧沙迪巴耶娃

阿謝爾‧沙迪巴耶娃是一名來自哈薩克阿拉木圖的藝術家及DJ,亦是電子音樂俱樂部bULt的聯合創辦人。bULt透過定期舉辦電子音樂派對、非主流電影放映會、贊助研究和藝術項目,以及課程、講座、讀詩會、展覽,探索傳統與儀式、去殖民化、女性與酷兒主義及其在哈薩克斯坦以至整個中亞裏面扮演的角色。

作為一個聲音藝術家,沙迪巴耶娃曾是ORTA藝術小組的成員。小組以現代表演實踐為主,曾參與莫斯科梅耶荷德中心的「NONAME 2021 Festival」。她也與哈薩克詩人Anuar Duisenbinov合作進行一系列的聲音實驗,旨在創造一個富有氛圍和節奏感、聲音和文字融為一體的聲音環境。

沙迪巴耶娃的實驗音樂被納入編舞團隊Jolda的戲劇作品《The Voice Inside》。2021年,她在音樂平台Boiler Room的電音活動「Contemporary Scenes」中作出表演。

圖片提供:阿謝爾‧沙迪巴耶娃

曾智愛怡

曾智愛怡是一名生活和工作於香港的策展人和藝術家。她創辦了深水埗的另類藝術空間Current Plans,並負責其展覽策劃​​,透過展覽鼓勵跨領域對話。早前,她參與大館藝術家書籍圖書館的籌備工作,專注於研究亞洲的獨立出版以及藝術散播形式。她的研究興趣在於藝術家如何在政治變遷的過程中建立新的語言和符號,以及如何運用魔法現實主義、諷刺與幽默及神話創造,遊走於合法與非法、現實與想像之間。

Current Plans支持跨領域創意實驗,促進知識交流和嘗試突破當代展覽製作的界限。作為一個推廣多元實踐的混合空間,Current Plans期望集結樂於接受互動式工作模式和分享的創意工作者。

圖片提供:曾智愛怡

亞歷謝‧烏爾科

亞歷謝‧烏爾科是一名烏茲別克藝評人及策展人。他於1991年畢業於撒馬爾罕大學,成為英國語言文學教師,並於2001年取得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英語教學學位。自2003年起,他為多個國際機構擔任藝術文化及語言自由顧問。

2000年代中期,烏爾科轉職成為當代藝術藝評人及策展人,參與由英國的藝術史學會、歐洲中亞研究學會及中央歐亞研究學會等不同機構舉辦的國際、區域性會議和活動,並先後於2007和2008年取得烏茲別克Museum of Cinema和Association of Film-makers的最佳錄像藝術獎。此外,他是2011年中亞獨立電影節的評審委員,及2015年Novellasia文學節的評審主席;他亦是逾40篇有關當代中亞藝術及文化的文章著作者,曾編寫由英國普拉德出版的《Culture Smart!》系列書籍《Uzbekistan Customs and Culture》。

圖片提供:亞歷謝‧烏爾科

阿迪罕‧葉爾扎諾夫

阿迪罕‧葉爾扎諾夫1982年於哈薩克斯坦傑茲卡茲甘出生,是一名電影導演和編劇,2009年畢業於哈薩克斯坦國立藝術學院。葉爾扎諾夫的作品曾於多個國際電影節放映及獲獎,其中兩次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2020、2022)及康城影展(2014、2018);2019年,他憑藉《至暗男人》(2019)獲得亞太電影獎最佳導演及亞太電影獎學會電影基金;2017年,他擔任亞太電影獎國際的評審委員。2015年,他執導的《擁有者》(2014)獲收錄於由釜山電影節出版的亞洲百大佳片圖錄。

圖片提供:阿迪罕‧葉爾扎諾夫

X

特別安排

CHAT六廠及六廠小店將於下午12時30分重新開放,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