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新經緯系列3.2研討會:「紡織傳承:現在與未來」

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訂閱CHAT六廠電子通訊

康喆明

香港Para Site 行政總監及策展人

1982年出生於羅馬尼亞。自2011年起任香港Para Site藝術空間執行總監及策展人。康喆明曾任「2018 達喀爾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客席策展人;「2018 達卡藝術峰會」策展人;「第10屆上海雙年展」聯合策展人(2014);荷蘭烏得勒支當代藝術基地策展人(2008-2011);「首屆烏拉爾當代藝術工業雙年展」聯合策展人(2010);「第12屆卡塞爾文獻展」雜誌編輯(2005-2007)。他曾合著小說《Philip》(2007), 文章廣泛發表於全球眾多雜誌、書籍、展覽畫冊。 他在全球各地的大學、藝術學院、教育機構教學及 演講。現於香港居住及工作。

埃德•達瑪萬

雅加達藝術家

埃德•達瑪萬是藝術家和策展人,現於印尼雅加達居住及工作。畢業於印尼藝術學院,主修平面藝術。1998年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視覺藝術學院進行為期兩年的駐校計劃,2000年在雅加達與其他五位當地藝術家共同創立了由藝術家主導的 團體「ruangrupa」。

他以「ruangrupa」成員身分參與過的展覽包括「光州雙年展」,南韓(2002);「伊斯坦堡雙年展」, 土耳其(2005);「亞太三年展」,布里斯本,澳洲(2012);聖保羅雙年展,巴西(2014);「Sonsbeek International」,荷蘭(2016)。個展則有「Magic Centre」,Portikus,法蘭克福,德國(2015)及現代藝術博物館,荷蘭(2016)。2016年達瑪萬再度獲邀參加「光州雙年展」,同年亦參與「新加坡雙年展」。

他在2009年成為「雅加達雙年展」的藝術總監, 自2013年起迄今為該雙年展的行政總監。

曾思朗

香港The Textile Atlas 及Narrative Made 創辦人

曾思朗是Narrative Made設計工作室創辦人, 時裝與消費者的色彩及趨勢分析專家。她擁有關於亞洲傳統紡織、可持續時裝生產及新聞業的經驗和知識,並以其精湛和別具一格的手法將手工藝品帶上國際舞台而聞名。2016年曾思朗推出網上資源平台The Textile Atlas,旨在宣揚紡織文化保育及道德採購。

曾思朗現為《Garland Magazine》(世界工藝理事會附屬出版物)編輯委員、WGSN(全球趨勢預測機構)諮詢顧問、HOPE International(經濟發展組織)地方董事會成員。其設計作品多見於全球各地的時裝週及設計週,並獲國際媒體廣泛報導。

林德威•愛德科特

紐約帕森設計學院混合設計研究院院長

林德威•愛德科特可以說是全球最知名的潮流趨勢分析專家。舉凡設計師、商業策略分析師、國際消費品牌市場主導人士及紡織廠,皆採用她的公司Trend Union所預測的流行趨勢和色彩。客戶包括各類消費品和服務業,從生活品味到室內設計、紡織、食品、時尚。她同時是出版商、人道主義者、教育家、策展人。2011年推出互動式網上趨勢論壇平台Trend Tablet。自2015年起擔任美國紐約帕森設計學院混合設計研究院院長,並創辦每年九月舉行的年度紡織月活動,繼而於2018年開辦紡織碩士學位課程。她著有《反時尚宣言》一書並積極宣揚書中理念,已成為這項社會運動的代言人。曾被《時代》雜誌譽為時尚界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Icon》雜誌則稱其為設計界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她獲得多項殊榮包括2012年貝恩哈德親王文化基金獎、2014 年皇家設計師。2017年入選室內設計名人堂。

約翰娜•恩格曼

布羅斯瑞典紡織博物館策展人兼工業傳承統籌

約翰娜•恩格曼是瑞典布羅斯市瑞典紡織博物館策展人及工業遺產統籌,該市以紡織品與紡織業聞名。她在2016年為該博物館策劃獲獎常設展覽 「紡織的力量」,呈現當地與全球的紡織產業概況, 將布羅斯走過工業化、經濟衰退、東山再起一路以來的發展,和現代大量生產的紡織工業兩相比較,突顯昔日布羅斯經歷的過程和今日大量生產紡織產業之間驚人的相似之處。該展覽於2017年榮獲2016 年度展覽獎,為瑞典當地對展覽的最高肯定。恩格曼曾為專職藝術家,擁有英國巴斯思巴大學應用美術學士學位,以及瑞典哥德堡大學建築保存及文化遺產管理的碩士學位,曾任職於芬蘭奧蘭市政府。

細尾真孝

京都細尾品牌總監

細尾真孝是日本京都的傳統和服製作老舖細尾的創意品牌總監,矢志將西陣織的技術和布料推向全球設計與時尚界的前線。作為過去京都朝廷貴族及武士等上流階級的御用物料,西陣織使用已流傳了1200餘年的特殊染線及編織技術製作而成,主要作為和服等服飾製作用的布料。

細尾的歷史可追溯至六世紀時在京都的絲綢製作, 而今日的細尾堅守傳統日本立體編織的精湛技藝, 並把西陣織的豐富質感運用在當代的設計中,以此享譽國際。細尾真孝發揮創新的商業智慧,把現代技術元素注入傳統工藝。他與國際藝術家,包括費爾南德斯(Teresita Fernández)、人工衛星子!(Sputniko! )、 彼得.馬里諾(Peter Marino)、Lady Gaga,以及國際品牌Louis Vuitton、Gucci、Dior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錢莎桑・英莎芳

永珍Houey Hong 婦女職業訓練中心創辦人

錢莎森.英莎芳是老撾永珍Houey Hong婦女職業訓練中心的創辦人。該中心成立於1998年,旨在傳授農村婦女編織、自然染色、裁縫等技能,讓她們具備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時藉此振興老撾傳統工藝。 她曾參與多個於世界各地舉辦的老撾紡織品展覽, 包括日本東京(1992)及橫濱(多次)、南韓 首爾(2014)、法國普隆比埃萊班(2015)、新加坡(2016)等。

英莎芳在改善老撾兒童教育方面也不遺餘力。1982 年成立Action With Lao Children,一個致力提倡兒童識字的非政府機構,除了出版書籍之外,也在各地的學校設立圖書館,推廣閱讀和學習的風氣。2015年於家鄉永珍成立Houang Khao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她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日本求學,目前於東京居住及工作。

小林史惠

奈良和新德里CALICO 創辦人兼設計師

小林史惠生於1973年,是CALICO LLC/ CALICO: 印度村落織布藝術創辦人及設計師。她於東京上智大學畢業取得新聞系碩士後,開始媒體方面的工作, 曾任職顧問公司,負責印度的社會發展專題。2010年起常駐印度德里,持續研究紡織品的設計與歷史, 以及時下社會運動。她在日本及世界各國舉辦工作坊分享織布設計與製作背後的故事,藉此推廣村落織布的藝術與工藝。今年協助籌辦於日本大阪阪急百貨舉辦的「喀奇縣工藝及紡織品展覽」,並邀請工匠師傅和非政府機構的員工一同參與。CALICO是一個設計工作室,也是連接工匠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橋樑,並支持多項設計活動,同時擔任部分設計師和機構的代理單位,如MAKU Textiles和LIVING BLUE。

小池一子

無印良品聯合創辦人及諮詢委員會兼日本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館長

小池一子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部,1960 年代起從事文字工作,撰寫廣告文案並擔任時尚編輯。1975年小池一子籌辦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行的「現代衣服的源流展 — 1909-1939」。

她創立日本第一個獨立藝術空間—佐賀町展覽空間,1983-2000年間擔任該空間的策展人。2011年起執掌佐賀町檔案中心,其創立宗旨在於重新檢視及展示與佐賀町展覽空間相關的藝術文獻及創作。

小池一子是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的創辦人之一,自該品牌於1980年成立至今,一直擔任其諮詢顧問委員。現為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名譽教授及日本北部青森市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館長。近期著作包括《ISSEY先生是從何方來的?三宅一生的人與工作》(HeHe出版社,2017)。

阮萱

河內Textile Linker 創辦人兼統籌

阮萱在越南河內完成國際經濟學學士課程後, 於2010年任職北越山區奠邊府的一個非政府組織, 在當地協助工匠改善生活條件的過程中,她發現對民族紡織傳統的喜愛。該次經驗促使她於2012年赴比利時列日深造,攻讀社會創業碩士學位。

抱著對祖國越南的衷心付出,阮萱於2017年創立Textile Linker,一個專門研究越南傳統紡織的非牟利項目。透過與工匠的密切合作,分享製作紡織品的幕後故事,並推動當地工藝發展與設計界別的跨領域合作。

加貝埃娜•山齊士•伊•山齊士• 德拉巴克拉

海爾蒙德Vlisco 創意項目主管兼高級設計師

加貝埃娜•山齊士•伊•山齊士•德拉巴克拉是一位墨西哥裔荷蘭籍設計師。她在墨西哥出生長大, 畢業於荷蘭恩荷芬的設計學院。現為荷蘭Vlisco 高級設計師,擅長用紡織品和繪畫創造出故事性豐富的項目。2017年起擔任Vlicso創意項目主管並負責Vlisco&co.

Vlisco&co是荷蘭Vlisco創意團隊和西非的新銳創意青年人才的合作計劃,透過共享技術和理念,重新思考Vlisco面料和以實驗性的職場培訓發展當地創意產業的未來潛力。Vlisco&co涵蓋的領域包括 電影、時裝、插畫、設計、攝影、音樂。

安東尼婭•賽姆

墨爾本澳洲掛毯工作坊總監

安東尼婭•賽姆是澳洲墨爾本澳洲掛毯工作坊(簡稱ATW)的總監。該工作坊成立於1976年, 是當代手工編織掛毯創作領域的全球翹楚,在澳洲的藝術界也獨樹一格,它是當地唯一一間專門製作掛毯的工作坊,即使在國際間也是少數。ATW已製作超過500件掛毯,多見於大型公共機構和大使館, 或為澳洲和全球私人收藏所購藏。

ATW出品的掛毯著重於ATW的織布師與當代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的合作。這個過程對卓越的創意和跨領域的交流尤為關鍵。每一件ATW的掛毯都是在其工作坊內製作,並採用品質最好的澳洲羊毛, 染色步驟也是由一群技藝精湛的編織大師在ATW 最具代表性的南墨爾本工作室進行。

埃洛・范德維

埃洛.范德維此前擔任荷蘭蒂爾堡紡織博物館及實驗室和Mommerskwartier基金會館長。他目前擔任獨立策展人、評論家和顧問。

他曾在荷蘭萊頓、阿姆斯特丹及茲沃勒修讀博物館學(文學士)、藝術史與考古學(碩士)以及人員管理(文學士)。目前,他正在海牙克林根達爾學院就讀國際關係研究所。范德維對設計、藝術、時裝與建築之間的交流感興趣。

他是荷蘭博物館註冊處董事會成員、安特衛普時尚博物館科學委員會成員以及香港CHAT六廠顧問委員會成員。他著有關於博物館學、物質文化以及當代藝術與設計的文章。

圖片提供:埃洛.范德維

于一蘭

吉隆坡藝術家

1971年出生,現於沙巴居住及工作。于一蘭主要運用攝影、電影、裝置媒材進行創作,思索文化與權力議題,以及歷史記憶在社會經驗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探討如此層層堆疊的意義,需要透過研究、歷史參照、流行文化、檔案、日常物件等面向,汲取大量且多層次的視覺語彙。她在1993年於南澳的阿德萊德大學取得視覺藝術學士,主修攝影,副修電影 攝影。近年創作結合原住民工藝媒介,如蠟染、 竹子,露兜樹及葉子編織的技法。她的作品在全球廣泛展出,並被重要的公共、企業、私人等機構收藏。

X

特別安排

CHAT六廠及六廠小店將於下午12時30分重新開放,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