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策展人:雲、權力與紋飾﹣中亞織行

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訂閱CHAT六廠電子通訊

斯拉夫及韃靼

斯拉夫及韃靼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小組,特別關注前柏林圍牆以東至中國長城以西一帶,即所謂的歐亞大陸。2006年創立以來,他們敏銳捕捉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廣泛地從流行文化、神秘傳統、口述歷史、現代神話及學術研究中汲取靈感,以別樹一幟的知識生產方式為當代論述的發展開闢新空間。斯拉夫及韃靼的藝術實踐模式主要有三種:展覽、出版及講座展演,其個展曾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伊斯坦堡SALT、維也纳分離派展覽館、蘇黎世美術館和德勒斯登阿爾貝提努博物館舉行。他們的作品展現出幽默感和人文關懷精神,時常混合流行圖像、神秘傳統、口頭儀式和學術分析,挑戰人們對科學、宗教、權力和身份的單向度思考。除了為年輕專才提供駐留及輔導計劃之外,他們近期在位於柏林的工作室附近成立斯拉夫人酒吧兼藝術空間Pickle Bar。

圖片提供:斯拉夫及韃靼

由宓

由宓是一位出生於北京的策展人和研究員,現於卡塞爾大學教授藝術與經濟,其研究領域包括藝術的社會價值、新物質及歷史唯物主義以及歐亞大陸的政治理論和哲學。在她的長期研究與策展課題中,她由絲綢之路出發,重新想像各種國際網絡。由宓策劃過不同展覽與項目,包括第13屆上海雙年展(2020-2021)、和Binna Choi合辦的研究/策展平台「Unmapping Eurasia」(2018-)和在海參威Zarya當代藝術中心(2018)舉行的展覽;她近期策劃的展覽著眼於科技社會化和「可執行預測」,如新加坡美術館「Lonely Vectors」(2022)及科隆世界藝術學院「Sci-(no)-Fi」(2019)。此外,她是跨國非政府組織Common Action Forum的媒體藝術與科技委員會主席。

圖片提供:由宓

亞歷珊卓・崔

亞歷珊卓・崔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及其他城市工作,長期關注當代藝術與批判理論之間的交疊。作為一位獨立策展人及研究員,她主要研究中亞地區在社會轉型下當代藝術的政治和美學。過往她曾於阿拉木圖策劃過不同展覽及項目。

崔曾合編《Stalinism in Kazakhstan: History, Memory, and Representation(史太林主義:歷史、記憶與再現)》(Lexington Books,2021年)。2017年春季,她參與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資助研究計劃,探索當代藝術在哈薩克斯坦的公共文化角色及其創造另類敍事的潛力,她的研究論文「當代藝術作為哈薩克斯坦的公共論壇」刊於《The Nazarbayev Generation: Youth in Kazakhstan(巴耶夫世代:哈薩克斯坦青年)》 (Lexington Books,2019年)。

在2021年CHAT六廠及香港駐留期間,崔由中亞和香港的古今飾品及具有代表性的布料出發,探索這兩個共同位於亞洲但又相隔甚遠的地區之間的關連,並審視形塑著兩地複雜社會脈絡的那股無形力量。

圖片提供:亞歷珊卓・崔

王慰慰

王慰慰現為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的策展人。她於2010至2017年間任職上海當代藝術館策展人。2017年,王慰慰參與台灣關渡美術館的駐館策展人計劃,同年參與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國際研究員項目。2018年獲選為第十二屆上海雙年展聯席策展人,同年取得亞洲文化協會個人研究計劃獎助金,於2017年展開關於東亞當代藝術的一系列調研。

X

特別安排

CHAT六廠及六廠小店將於下午12時30分重新開放,敬請留意。